仙居的北山有座三井寺发表日期:2016-12-20 阅读次数: 文章来源:档案编研 仙居的北山有座三井寺 夏崇德 浙江仙居的北山,很少有人知道,因为它既不是大山名山,也不是仙山灵山。在北山上,有一座广度寺,还有一座三井禅寺,除了当地人,也很少有人知道。可是,这两座寺院,却与台州乃至浙江的教育或师范教育有着一段不解之缘。 在一个秋日里,我们校志办编纂组的部分同仁,在主编的带领下去三井禅寺寻访考察。这天,天气晴朗,阳光灿烂。汽车循着山谷盘旋曲折,蜿蜒而前。沿山公路比较狭窄,两辆小车子勉强可以对开,虽说大部分路面比较平坦,但路面的水泥质地并不很佳,汽车开起来时不时的颠簸。我们一路上来,只感到山体夹道,幽深莫测,山坡上覆盖着的绿色植被似清晰可辨,偶尔还看见有红枫点缀。幽谷里也有瀑布流淌而下,但水流很小,缺乏气势,但到春天想必一定是个可供游人观赏的景点。公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子来往,即使有车从山上下来,大约也是运货后空车返回的。整个山谷显得十分幽静。我们的车子在山路上盘旋了大约三四十分钟就到了目的地。 下了车后,只见一寺院大门的上方嵌着一块匾额,“三井禅寺”四个大字,苍劲有力,颇具书法艺术的功底。大门的右侧竖着一块“流芳百世”的石碑,上书“三井禅寺碑记”,落款为1997年。我向旁边的村民借了纸与笔,坐在小矮凳上很潦草地抄了下来。碑文是这样写的: 三井禅寺位于仙居县北麓,开创于唐代末五代的古刹,约公元931年。四面群山环抱,山峦起伏,蔚为大观。僧尼百余人,古寺钟声寂寂,佛前香烛缭绕,有求必应,名闻遐迩。1950年间,殿宇四处倒塌,佛像被毁。时达40余年,无人关注,昔日创业之苦,一旦付诸东流。1995年,本村首事冯先标等人,奋起雄心,手执功薄,到处筹捐。乡民咸乐此举,四方人士鼎力相助,慷慨解囊,整修殿宇,重塑佛像,好人好事,不胜枚举。监此既庆功成,又虑业久,爰立碑将乐助者开列于后,没齿不忘,颂扬千秋。 1997年孟春 可见这三井禅寺年代悠久,存留至今也颇有一段来历。 我站在门口,只见禅寺门墙基本完好,但大门关闭不能入内。一妇人就带我们从旁边的小路进去,令人没有想到的是,眼前却是一副破败不堪的情景,寺院左侧的墙壁已倒塌无存,寺内满地瓦砾,杂草丛生,几个村民正在树柱上梁,进行着重新修复的工程。他们知道我们来这里察看当年浙江省立台州师范的旧址时,都表示了热情的态度。有一老妇人还主动地充当起我们的“导游”,将自己所了解的当年情景介绍给我们。我们随着她走,她则指指点点,将校长办公室,学生的食堂,教师的住所,运动的操场,一一介绍,很是认真。但我们所看到的,却是倒塌的木屋,破败的房子,以及长满荒草与堆着砖瓦的空地。其间,我曾随意地问过老妇人:为何称其三井寺?她说,寺院里有三口水井,相传长年饮用,并不干涸,故有此名。我们看了一口井,目睹其水满井口,足证相传之不误。老妇人介绍到后来说,你们能不能让电视台给宣传宣传,与上面说说给些钱,把寺庙修整修整……。我想,宣传一下倒是可以做的,至于要钱修整,也不知如何? 面对此情此景,我想象着当年前辈们的艰难与辛劳。在日寇入侵、战火纷飞的岁月,他们为了避开战乱,把台州府城里的虎扑nba,虎扑足球搬到这大山里,虎扑nba,虎扑足球的简易师范部就设在这个三井禅寺,这是1939年(民国28年)。到了1944年,简易师范部独立建制,成了一所省立的师范虎扑nba,虎扑足球,省厅还调来了一位名叫许明远的人,来校当校长领导办学。这位许校长上任后,在当时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,不仅没有却步,反而还在虎扑nba,虎扑足球的原有基础上,增办了普通师范科,并附设了民众教育馆,开拓了办学的范围与规模。我们许校长的事业心,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钦佩吗?我们今天进山寻踪觅迹,坐的是汽车,几十分钟就到;但那时候搬迁虎扑nba,虎扑足球,学生进山读书,从台州府的县城来到这遥远的仙居县城的北山三井寺,来往靠的是两条腿,他们走路,爬山,到了这山里山湾里湾里的三井寺,是多么的不容易呵!省立台州师范的师生们在这个三井寺办学,从1939年2月到此地起,前前后后,度过了大约有七年左右的时间,直到抗战胜利。 今天我们故地重游,似乎听到了当年清脆的朗朗书声,听到了当年昂扬的“烽火弦歌”。就是在这七年左右的时间里,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社会的学子们,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,以至人生的一切!大山里不是飞出了金凤凰吗? 只可惜,对于这座蕴涵着十分重要的台州教育历史、承载着烽火弦歌延续民族文脉与丰富文化积淀的寺院,至今还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,所以才会有如此破败不堪的景象!在到处高喊要建设文化大省、大市、大县的现在,真正的文化教育胜地与古迹却无人问津,任之破败,眼看这处台州教育史上的胜地行将倒塌而沦为废墟,追昔抚今,不禁令人为之长太息了! |